身處在醫療健康這樣一個行業,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技術,充分應用到現在所處的行業當中。
——金蝶醫療總經理尹治國
8月8日,在深圳舉行的第八屆中國管理·全球論壇【構建以醫院為主體的互聯網醫療服務新模式】醫療行業論壇上,金蝶醫療總經理尹治國分享了《構建以醫院為主體的互聯網醫療服務新模式》主題報告。以下文字根據演講內容整理:
金蝶醫療“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思考
我們回顧一下國家政策,從2017年5月份國家發布的《互聯網診療試行管理辦法》,到今年2018年4月28日國務院發布了《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及在今年的7月10日,國家又進一步發布了《互聯網+醫療健康電子惠民的若干行動和推進的具體措施》,提出在2020年前每一個醫療機構參照的需要參照的技術指標,并且要求完成不少于20項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具體措施。

現在的互聯網醫療服務的形態多式多樣,有很多不同的模式存在,像自建醫生團隊互聯網的醫療模式,利用醫生執業過程碎片化的時間搭建D2C的互聯網醫療服務相關的第三方平臺等等。
但是,基于對政策與市場的判斷與分析,我們認為構建以醫院為主體的互聯網醫療服務模式,會是未來最關鍵的趨勢所在。
就醫小場景
我講一個小故事,通過幾個場景帶大家一起走進我們就醫的體驗。
有一位叫陳阿姨的患者,她今年58歲,患有冠心病,還有“三高”中的高血壓和高血脂。初次就診的時候她不知道該去找什么科室的醫生,然后通過手機端的AI人工智能“小蝶導診”,給她推薦了相應的神內劉主任的醫生。她經過劉主任的就診以后,后續通過“專屬醫生”,可以繼續和面診過自己的劉主任醫生進行線上的問診和互動,不需要再去到醫院。
一個月前陳阿姨出現了頭暈、手臂麻木的癥狀,她再次在線上跟劉主任進行了咨詢和互動,劉主任建議陳阿姨到就近的社康醫生做一次初篩。陳阿姨來到附近的社康中心做了篩查以后,提示有腦卒中風風險,醫生建議她轉診到中心醫院,她在移動端發起了“轉診申請”。轉診的同時她在線進行了預約檢查,而且通過“移動支付”完成了檢查費支付。檢查結果出來后醫生表示需要住院,她在移動端“在線預約床位”完成了床位預約。
陳阿姨的女兒小王趕到醫院看望她,醫院有很多的大樓,住院大樓一時不知道該怎么找,小王通過“智慧停車”院內導航系統,精準地找到了醫院的住院部,幫助陳阿姨同步辦理了住院的流程,在線繳納了“住院押金”。住院的時候陳阿姨發現自己還有其他的并發癥,通過移動端“線上會診”進行了多醫生的線上會診。
經過會診以及積極的治療,陳阿姨康復出院了。出院的時候在陳阿姨的手機端收到了“住院小結”,還有醫院推送的“出院需知”,更重要的是通過移動端的“在線醫保結算”,陳阿姨完成了醫保結算。出院以后她陸續地收到了醫院繼續推送給她相關的“健康資訊”,并有“隨訪通知”提醒她要定期到醫院進行復查。陳阿姨所在的社康中心這個時候同步也收到了上級醫院傳遞過來的病情信息以及需要發放的慢性病用藥,通過“藥品配送”直接配送到陳阿姨家中。
通過這樣一個就醫的場景,我們能夠感受到現在新的技術、互聯網技術,已經改變了我們就醫的服務形態,也改善了患者的就醫滿意度。實現了國家提出的“讓患者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場景。
醫療大生態

我們再來看一個數據,中國有13億人,一年到醫院或者到醫療機構去就診的人次有76億人次,這個數據顯示每個人平均到醫院5、6次,現在中國的醫療機構有3萬家,1.3萬家的公立醫院,1.7萬家的民營醫療機構,大家又都不太愿意去小的基層醫療機構,因為人們對大醫院更加信任。那么76億人次的就診量有沒有一個更好的醫療供給和補給呢?互聯網醫療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有效的供給形式。
我們看到,過去的幾年時間里,雖然互聯網醫療發展很快,但是可以看到一個數據,在互聯網問診的次數,2017年的數據是2.38億次,僅僅只占到現在診療人次的3.1%,這2.38億次是由現有的互聯網醫療服務模式一起統計的問診總和量。這就能夠看到未來的互聯網醫療巨大的市場需求和潛力空間,所以我們可以預測,到2026年在線問診的數量會達到42億次,會占到剛剛所說的76億次的一半以上,有數據表明,這是一個會超過2000億元的互聯網健康市場,也是金蝶醫療看到的市場及生態所在。
以醫院為主體發展互聯網醫療服務是政策大勢
習總書記提出要推進互聯網+醫療,要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不斷提升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2018年4月28日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的發展意見》,其中允許依托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醫療服務,讓現有的實體醫院通過互聯網醫院拓展它的業務服務范圍和服務半徑。同時對家庭醫生的簽約和線上處方藥品的供應和人工智能等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要求,這些就是政策大勢的對我們的引導,也說明了要與實體的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醫療服務。這有幾個特征:
1. 明確了醫療責任主體的承擔方。2017年5月份銀川的互聯網醫院引發了一些異議,使得國家更擔心醫療的主體沒有人去承擔。政策出臺后這個顧慮已不是問題。
2. 以醫療機構為互聯網醫療主體,明確了醫院的主體。如果以實體醫療來開展,他能夠有效地與醫院內部的信息能夠對接,對患者的整個的診療的信息也是提供了一個可追溯的閉環的過程。
3. 完整的就醫環節。原來大家會說到互聯網醫療是顛覆醫院和醫生,但其實這里面會形成一個線上和線下互補的關系,并不是取代和替代的關系。
4. 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醫療服務,不再是用醫生的碎片化時間進行網上的問診咨詢。醫院可以正常利用排班和工作的時間給醫生更好的網上問診的服務,未來可能會出現星期1、3、5醫生在線下的面診,星期2和4會有兩天的時間在線上進行在線的咨詢,我們期待這樣的一個場景會是一個中國250萬醫生新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模式。
5. 以醫院為主體的互聯網醫療服務場景。過去醫院本身只專注診療的線下面診,在互聯網醫療服務新模式下,患者的初診主要是在智能導診和線上的分診完成。患者離開醫院以后可以線上完成復診,同時能夠提供慢病復診、定期隨訪和健康管理等服務。這樣初次分診、線上問診以及患者離開醫院以后的復診,形成了線上線下閉環的醫療服務形態。其他的醫藥和處方藥會成為一個協同的部門,同時保險支付機構、醫保會進行醫保的直接結算,商業的保險會更好地實現快賠直賠。醫聯體之間實現醫療機構下級到上級醫院的轉診,醫院內部能提供更多的便民惠民服務等。
互聯網醫療服務1.0階段到3.0階段
今天有很多的醫院的院長及管理者到會,大家能夠感受到互聯網醫療從2014年開始經歷了好幾個階段,我們把它總結為互聯網醫療服務1.0階段到3.0階段。

互聯網醫療服務1.0階段主要是解決了互聯網醫療的非核心業務,也就是大家經常所知道的掛號、繳費、查報告的功能。2015年國家啟動的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就是對應我們的1.0階段。我們剛剛提到的“國務院關于“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意見,正好對應2.0階段。我們可以大膽地預測,國家更關注的分級診療,在最后構建以中心醫院為主體的醫聯體互聯網醫院,以后會實現患者需要簽約一個家庭醫生、一個基層機構,再加上一個三級的醫院,實現自己的醫聯體,這是未來的3.0階段。
在2.0階段,對于醫院來講需要向當地衛計委申請互聯網醫院的牌照,未來會有更多的醫生會進行線上的排班,為醫聯體的患者提供線上的服務。醫聯體更重要的是需要一個好的醫療模式的構建和醫療體系,我們金蝶醫療可以為他提供一個IT平臺的支持,同時為醫聯體建立一個互聯網醫療服務的業務流程和構建一個有效的運營體系,這是我們能夠參與其中一起去完成的。
金蝶醫療創新發展成就
金蝶醫療早在2014年就堅持構建以醫院為主體的互聯網醫療服務新模式,基于原有的客戶的財務軟件和原來的管理系統的客戶,進一步拓展了超過500家移動互聯網醫院,截止到今天,我們的患者數超過2600萬,平臺交易次數超過6600萬次,交易的金額超過了79億元。
金蝶醫療的醫院客戶也遍布全國,有北醫三院、復旦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上海交大的附屬醫院、鄭大醫附院、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昆一附醫、西京醫院、南山區移動互聯網醫院群、港大深圳醫院等眾多國內知名醫院,覆蓋全國七大區域。

過去我們在公司的產品和品牌上面還是得到了行業的肯定,收獲了很多嘉獎,例如我們連續三年獲得了eHealthcare智創獎,2016、17、18年先后獲得了“最受歡迎醫療移動應用獎”,“最具影響力互聯網醫療領袖企業獎“,“互聯網醫療品牌獎”。16、17年連續兩年成為騰訊微信的合作伙伴,在16、17年獲得了責任品牌獎和杰出品牌的形象獎等。
秉承“致良知”, 向互聯網業務、云業務戰略轉型
除了互聯網醫療業務,我想讓大家知道金蝶醫療還有其他的好幾項業務,第一個是我們的能實現人財物管理的HRP系統,為醫院解決人財物的精細化的管理。第二是數字化醫院,能夠繼續為我們的老客戶提供從LIS到電子病例等新產品的服務。還有我們的移動互聯網醫院,目前開拓了500多家,接下來我們要繼續去拓展和進行服務。
我們過去的IT業務要向云業務轉型。回到大會的主題“云騰超越”,企業市場的“云”已經先行3—5年,醫療行業的“云”現在投入研發,未來是我們的一個轉型方向。我們互聯網的醫療業務將繼續堅持以醫院為主體的互聯網醫療業務。剛剛所展示的整體業務架構是金蝶醫療為醫療機構和醫院實現信息化和互聯網化、云化,所以我們整體的模式就是一個B2H2C這樣的一個業務模式,連接醫院再到連接患者的服務。
我們金蝶醫療的價值觀是“致良知,走正道,行王道”,因此在此進一步地發起倡議,希望和行業內的同道一起參與“致良知+醫療健康”的行為,能夠讓醫者仁心仁術懸壺濟世;讓患者少一些醫鬧的糾紛,信任醫生;讓藥者療藥。
我們集團董事長徐總提出“一個偉大的公司要解決一個偉大的問題”,金蝶醫療的愿景是成為“最可信的醫療健康科技服務平臺”,我們希望能夠連接中國3萬家醫院里面的不少于5千家的醫院,連接不少于1個億的用戶,連接250萬醫生當中的50萬醫生,最終實現我們的愿景。這樣的一個支撐之下,我們一起讓醫療健康服務能夠行云流水,這就是我們最大的使命和愿景。
借今天這樣的一個機會,希望在場的每個客戶和每個伙伴朋友能夠繼續關注金蝶醫療、支持金蝶醫療、選擇金蝶醫療,一起為整個醫療健康行業努力,助力“健康中國”!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