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重慶民政局表示將進一步加強城鄉居民醫保和民政醫療救助制度的“無縫銜接”;山西太原衛計委發布消息,擬對委直委管醫療機構開展信用等級管理評價工作;李克強總理在達沃斯2018年新領軍者年會上表示將首次推出個人的大病醫療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工信部公布人工智能創新項目名單,多家醫院上榜;2018中國醫院影響力排行榜新聞發布會、第四次中英衛生政策對話本周在北京舉行。醫療前沿方面,研究發現,綠茶中的抗氧化劑可幫助RNA藥物進入細胞;空氣污染可能增加患癡呆癥的風險;新合成的蛋白到達細胞中各自靶區室的新機制。
醫政
簡報
重慶:有效銜接居民醫保和醫療救助
惠及130萬困難群眾
圖片來源于網絡
記者從重慶市民政局獲悉,重慶近日通過擴大醫療保險范圍、提高困難群眾醫保報銷比例、降低其醫保起付線,進一步加強了城鄉居民醫保和民政醫療救助制度的“無縫銜接”,惠及重慶130萬名城鄉困難群眾。
重慶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將城鄉低保人員、特困人員、孤兒和城鄉一二級重度殘疾人員等困難群眾納入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傾斜性保障范圍,切實減輕困難群眾醫療費用壓力。上述人員在區縣級醫院依托居民醫保住院報銷比例提高10%;在區縣級醫院依托居民醫保住院報銷起付線降低50%,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起付標準降低50%。
來源:HC3i
太原:醫療機構將有信用等級
圖片來源于網絡
近日,山西省太原市衛生計生委發布消息,擬對委直委管醫療機構開展信用等級管理評價工作。
按照計劃,信用等級評價周期為1年。從2019年度開始,按年度開展評價。評價方法采取醫院自查與現場評價相結合。各醫院根據《山西省醫療機構信用等級管理評價標準(2018年版)》進行自查自糾。太原市衛生計生委將組織專家對醫院信用等級進行評價。
來源:健康報
李克強在達沃斯論壇:
將首次推出個人大病醫療等
6項專項附加扣除
圖片來源于網絡
正在天津舉行的夏季達沃斯2018年新領軍者年會上,9月1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開幕式并發表特別致辭。
總理說,消費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要進一步促進群眾多渠道增收,持續增強消費能力。新的個人所得稅法即將實施,并首次推出個人在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普通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支出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目的就一點:讓更多群眾更公平從個稅改革中獲益。
來源:健康界
第四次中英衛生政策對話在北京舉辦
圖片來源:HC3i
2018年9月17日,第四次中英衛生政策對話在北京舉辦。國家衛生健康委主任馬曉偉與英國衛生和社會保障大臣漢考克共同主持對話。國家衛生健康委國際司、疾控局、醫政醫管局、基層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相關負責同志,英國衛生和社會保障部、英格蘭公共衛生署、英國駐華使館等機構代表近40人出席活動。
來源:HC3i
2018中國醫院影響力排行榜
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
圖片來源:健康報
2018年9月20日,醫信天下互聯醫學標準委員會、醫信天下醫學博物館、北京醫信天下數據技術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2018年中國醫院影響力排行榜發布會在北京會議中心如期舉行。原國家衛生部副部長孫隆椿,原國家醫藥局局長齊謀甲,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創始人之一劉庭芳,中國醫藥新聞信息協會副會長何秋榮,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院長唐其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許戈良,航空總醫院院長王文標,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王昆華,江蘇省南通市腫瘤醫院院長王高仁,寧波市婦女兒童醫院院長 柯春海等近500人出席了會議。
來源:健康報
工信部公布人工智能創新項目名單
上海交通大學等項目均有上榜
圖片來源:動脈網
9月14日,工信部發布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公布2018年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名單的通知》。該文件的附件中展示了成功申報的人工智能相關項目,申報的項目包含9個大類,分別為:核心基礎產品、智能控制產品、智能理解產品、制造業智能化提升、產業智能升級、民生服務智能化、訓練資源服務平臺、標準測試評估體系、安全保證體系。入選的項目涵蓋計算機視覺、物聯網、平臺搭建、NPL、區塊鏈、各類硬件、輔助診斷、教育、語音等方面。
來源:動脈網
醫學
前沿
中國研究:綠茶中的抗氧化劑
可幫助RNA藥物進入細胞
圖片來源:新浪醫藥
日前,來自中國的研究人員成功地在綠茶中的納米粒子(green nanoparticle)幫助下,順利地利用小干擾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載體渠道將藥物穿透了細胞膜。該物質得名的原因是其內含有綠茶天然形成的代謝物,具有抗氧化效果。綠茶中的納米粒子毒性很低,它可以與抗氧化劑復合形成一種獨特的藥物傳遞載體,可以有效地、安全地攜帶精細的RNA藥物穿過特定的細胞膜。
來源:新浪醫藥
英國研究:空氣污染
可能增加患癡呆癥的風險
圖片來源于網絡
研究人員使用了來自臨床實踐研究數據鏈的匿名病人健康記錄,該數據鏈中數據從常規醫療所而來。他們于2004年對131000名年齡在50歲到79歲之間還未患有癡呆癥的患者進行了研究,患者在M25中注冊了75項常規治療。研究人員對這些患者的健康狀況進行了平均七年的跟蹤調查,直到他們被診斷患有癡呆癥、死亡或離開了家庭醫生診所。
調查發現,2005年至2013年,共有2181名患者(1.7%)被診斷為癡呆,其中39%患有阿爾茨海默病,29%患有血管性癡呆。基于2004年對病人住所附近所做的調查,這些診斷結果與周圍環境中的二氧化氮和PM2.5水平有關。
來源:新浪醫藥
重磅!科學家發現
新的細胞內蛋白運送途徑
圖片來源:新浪醫藥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凱澤斯勞滕大學、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和瑞士巴塞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新合成的蛋白到達細胞中各自靶區室的一種新機制。旨在運送到線粒體中的蛋白并不會被直接運送到線粒體中,而是先被引導到內質網的表面上,在那里,它們沿著內質網的表面“沖浪”。這種機制讓新合成的蛋白保持運送能力,并且可能阻止它們聚集在一起。蛋白聚集可能是導致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人類疾病的關鍵問題。
來源:新浪醫藥
金醫慧通官方微博
金醫慧通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