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觀點
INFORMATION PERSPECTIVE
新醫改第二個十年,醫院信息化的3大趨勢與2大路徑
來源:作者:發布日期:2021-01-19
2020年,是新醫改實施第二個十年的開局之年, 這一年,受到疫情沖擊,醫療機構必須面對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局面。
這一年,公立醫院對于“資金”的焦慮,變得愈發顯著。零加成、DRG、DIP等重磅政策持續發酵,醫院收支規模不斷擴大,醫教研防等業務活動、預算資金資產成本管理等經濟活動、人財物技術等資源配置活動愈加復雜,加之疫情影響,公立醫院經濟運行壓力陡增。
這一年,線下醫療服務開展受阻,互聯網醫院充當“戰疫先鋒”。全國有900家互聯網醫院揭牌成立,為數億患者提供在線服務,“無接觸就診”成醫療服務新名詞。
這一年,“打通”一詞常出現在政策中,互聯互通評級標準、三級醫院評審標準在2020年重新發版。
對于醫院信息化建設來說,歷經需求的改變和政策的要求,又有了新的趨勢與路徑。
實現醫院信息的互聯互通,推進系統一體化融合是2020年醫院信息化的一大關鍵趨勢。政策層面,《醫院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方案(2020版)》、《三級醫院評審標準(2020年版)》在2020年集中推陳出新。
不久前發布的《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實施辦法》也明確,醫院預算管理系統要與醫院其他信息管理系統(HIS系統等)有效對接,逐步實現預算系統與其他信息管理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實現預算數據直接從信息系統匯總提取,減少人為干預。
一體化融合目的是實現醫院信息系統間的數據互通、業務協同和信息共享,以此實現對不同數據庫、不同架構軟件的有效整合,提高醫院管理效率,簡化醫院管理流程。同時,減少人為干預,呈現更科學、客觀的運營模式。
因此,未來醫院信息系統的建設將以一體化融合為目標,奔著數據互通、業務協同、信息共享來實現,以此來提升醫院管理、醫療服務的整體效率。
“互聯網診療、無接觸就診”是今年的熱點話題了。新冠疫情爆發導致線下就醫難以開展,互聯網診療在幫助患者在線咨詢、慢病復診、心理疏導等方面起到了相當關鍵的作用。
據悉,截至2020年10月,全國已有近900家互聯網醫院,而2019年同期的數據為269家。在疫情催化下,互聯網醫院建設速度空前,公立醫院大量進場。
政策是公立互聯網醫院快速發展的直接因素。2020年,互聯網醫院領域總共出臺56條政策,連續性強、落地周期短。
國家衛健委和國家醫保局圍繞疫情防控需求,出臺了大量促進互聯網醫院落地的政策,可分為三個階段來看:
2-3月,在疫情防控的緊急狀態下,國家衛健委兩次發文,鼓勵互聯網醫院、互聯網診療服務,以降低線下就診交叉感染風險。國家醫保局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支付范圍,鼓勵定點醫藥機構提供“不見面”購藥服務。
5-6月起,疫情進入平穩狀態后,國家衛健委發文要求總結疫情期間的有益經驗,推動互聯網診療與互聯網醫院發展,支撐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
11月,醫保政策迎來重大突破,國家醫保局發文,制定了互聯網醫療服務納入醫保的詳細方案,互聯網醫療醫保支付進入實操階段。
由此可以看出,政策不斷在推進互聯網化在日常診療行為中的滲透性,這也讓互聯網化成為公立醫院必須構建的數字化能力,以此應對疫情常態化防控的趨勢。
區域化是落地分級診療政策的重要醫療服務模式。而2020年恰好是分級診療的一大重要節點。
在《國務院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中要求,到2020年,分級診療服務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機制逐步健全,布局合理、規模適當、層級優化、職責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醫療服務體系基本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
近幾年醫療服務模式的發展,醫聯體的四種模式已構成,且每種模式都有值得借鑒、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縣域醫共體、城市醫聯體、專科聯盟、遠程醫療協作網,通過不同模式的構建,進一步將上級醫院優質的醫療資源下沉至基層、偏遠欠發達地區,以此實現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
區域化對醫院信息化的要求,即從單體醫院往區域分級診療方向推進,通過“互聯網+”技術促進醫療資源的縱向流動,助力區域內醫療資源的有效利用。
龍頭醫療單位通過云會診、云轉診等新技術、新手段實現緊密型醫聯體內線上線下流程一體化,上級醫院與基層醫院的業務貫通,不僅打通了醫聯體內上下級醫院間的雙向轉診,同時滿足醫聯體內醫療資源共享與協作需求,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服務能力。
因此,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的醫聯體協作服務將是醫療機構,尤其是三級醫療機構下一步必須擁有的一項技能和服務,以自身的優質醫療資源,帶動一個專科、一個城市的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也是大型醫療機構被賦予的職責。
三個趨勢以外,2020年同時也體現了兩大路徑。這兩大路徑都與醫院“管理”息息相關,體現國家對公立醫院更深的管控路徑。其一是績效考核常態化,其二是醫院管理精細化。
2019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強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意見》,明確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立較為完善的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體系;
同年12月,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加強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2020年在全國啟動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
2019年一頭一尾,兩份通知,均涉及2020年度的績效考核工作安排,特別是將二級公立醫院納入績效考核范圍,預示著公立醫院正迎來績效考核常態化的新階段。
再看國家衛健委于2020年6月發布的《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操作手冊(2020)》,通過文件及上報數據要求,發現2020年版績效考核主要包括醫療質量、運營效率、持續發展、滿意度評價等4個方面。
從整體設計上看,國家在致力于提升醫院運營效率下足了功夫。而對于醫療機構而言,如何搭建高效合規的運營體系,則是應對績效大考的關鍵。
在此過程中,信息化作為醫院績效升級的重要抓手,對于醫療質量監控、運營效率的優化、持續發展的助推以及滿意度評價的提升,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在整個公立醫院的績效考核中占據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2020年是第一個公立醫院經濟管理年,提出該活動的主要目的,即促進公立醫院發展模式由規模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管理模式從粗放式向精細化轉變。
臨近年末發布的幾篇政策更是把公立醫院運營管理推向高潮,《關于加強公立醫院運營管理的指導意見》、《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實施辦法》、《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管理辦法》等文件,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推動醫院的運營管理,滿足全面預算、內控控制等多個層面的管理需求。
這些政策的目標都集中在借助信息化的力量,幫助公立醫療機構嚴控運營管理,節約資源成本,建立起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運行新機制。
作為幫助醫療機構全面構建智慧醫院的服務商,金蝶醫療憑借多年的沉淀與實踐,在多個層面助力公立醫療機構應對已經到來的趨勢與挑戰。
金蝶醫療 Wisetop Cloud 新一代智慧醫院云產品,致力于全面賦能醫院能力建設,構建智慧服務、智慧醫療、智慧管理、面對伙伴的生態應用四大應用,幫助醫院建設互聯網醫院,同時跟進互聯網醫院運營服務;幫助醫院建設數字化醫院,保障醫療質量安全;幫助醫院建設科學管理模式,支撐業財一體化的精細化管理;同時,面向生態伙伴、醫療機構打造開放共享的平臺,低代碼開發模型支持快速構建醫療應用,實現醫院開箱即用和少量定制化開發。
新一代智慧醫院云 Wisetop Cloud 采用中臺架構,在數據中臺、業務中臺、技術中臺的助力下,致力于實現系統與系統間的數據互通、業務協同以及信息共享。
公立醫院每年都在應對新的挑戰,2020年在疫情沖擊下,這樣的挑戰日益艱難。金蝶醫療將以持續不斷的優質服務與先進契合的解決方案,助力醫療機構完成每一次考驗與挑戰。除了醫院信息系統構建,金蝶醫療也助力醫院通過電子病歷評級、互聯互通評價以及智慧服務分級等,在“以評促建”的大趨勢下,助力醫院由被動參與轉變為主動提升醫院能力。
相信在信息化支撐下的醫院運營,將以更具效率、更便捷的方式逐步達成。